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列表

全球看点:环保科普|距离我们50公里远的臭氧层,到底有多重要?又是什么破坏了它?

来源:中原区科学技术协会    时间:2023-03-30 11:31:10

|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


(资料图)

每年的9月6日是“国际臭氧层保护日”。虽然臭氧层距离我们有20到50公里,但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屏障,失去它,人类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极其危险。

臭氧层作用

所谓的臭氧层,就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,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。太阳每天发出的光线中含有一部分短波紫外线,这种紫外线的危害极大,会给我们带来皮肤癌和白内障等伤害。

而臭氧层恰巧可以吸收掉短波紫外线,它就像一层保护伞,让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。

除此之外,臭氧层还有加热和保温的作用。它在吸收掉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后,可以将其转换为热能,然后加热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,这对大气循环也有着重要帮助。再加上臭氧层位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,就像一个罩子一样,可以保护地面的气温,不让热量迅速散去。

臭氧层破坏

臭氧层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并不长,大约是在6亿年前才形成的。最初只有薄薄一层,随着时间的增加慢慢变厚。可好景不长,近些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“臭氧层空洞”“臭氧层被破坏”的新闻,在南极上空甚至还出现了臭氧稀薄区域。而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学物质。

臭氧层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,很容易和空气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发生氧化反应。因此,我们平时使用的甲烷、氯氟烃、氟利昂等物质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。

尤其是氟利昂,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空调就需要依靠氟利昂来工作,它比空气要轻上许多,释放之后就会慢慢上升到臭氧层顶部。而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会把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,氯原子会和臭氧中的氧分子发生反应,最终使臭氧层被破坏。

不过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并不全在于人类,前段时间科学家在研究南极地区的苔原地貌时,意外发现企鹅、海豹也是导致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之一。

企鹅、海豹主要生活在南极大陆的苔原地貌上,随着它们种群的不断发展,栖息地也随之扩张了,进而导致苔原土壤产生和消耗的卤甲烷增多。而卤甲烷中的氯甲烷和溴甲烷两种化合物会影响臭氧的形成,所以苔原越多的地区,它的臭氧水平就会越低。

没想到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企鹅和海豹还有这样的一面,但我们也不能把臭氧层空洞的问题全部赖在它们身上,毕竟人类才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。

臭氧层破坏

最近几年,各国都非常重视环保问题,减少了氟利昂之类的化学物质排放,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慢慢愈合。按照这个速度下去,科学家预计到2065年的时候,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就能够恢复如初。

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,要肩负起保护臭氧层的责任。在购买家用电器的时候,可以选择带有“无氯氟化碳”标志的产品;对于家中的闲置物品也要进行合理处理,将废旧空调、冰箱等送去专业的维修地点处理,避免造成二次污染。

一直在保护人类的臭氧层,现在也该我们保护它了,不是吗?

END

统筹|王小仙

编辑|新知小编

来源|新知博士团

中原区科学技术协会

微信号:zyqkx2022

关注公众号·不定期分享科普干货

X 关闭

Copyright ? 2015-2018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

邮箱 : 2 913 236 @qq.com